盈彩网app下载|盈彩网app手机版
盈彩网app下载app2023-01-31 16:05

华侨家庭归乡聚侨村:重回“闹热”闽南年******

  中新社泉州1月19日电 题:华侨家庭归乡聚侨村:重回“闹热”闽南年

  中新社记者 孙虹

  “吾妻收知,来信均悉……”当代书侨批的老先生写下一句句对亲人的新春问候,欧洲福建侨团联合总会轮值主席丁建志感慨不已:“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在外打拼的日子,想起了那时对家乡、家人的思念。”

  春节将至,丁建志回到了久违的家乡福建泉州,在历经数百年沧桑的晋江梧林古村落,提前重温了记忆中“闹热”(闽南语,意为“热闹”)的闽南年。

  为了让海内外游客尤其是归乡的侨胞沉浸式体验闽南年味,梧林古村落以“侨春有吉”为主题,主要在1月22日至27日以及元宵节期间,延展吉灯、吉焰、吉戏、吉市、吉作、吉愿、吉食、吉物、吉事、吉影等十大主题体验活动。

  作为首批体验者,包括丁建志在内的六组华侨、归侨家庭18日晚走进梧林,他们中有继承祖辈手艺开设南洋餐厅的归侨二代;有常年旅居国外好几年没有回家团聚的华侨家庭。而今,他们围炉煮茶、听曲看戏、制作灯笼……感受着记忆中最熟悉温暖的年味。

  在闽南古厝中,菲律宾华侨柯文坛带着两个儿子围桌而坐,向他们讲起父辈在海外奋斗拼搏的创业史,畅叙对家乡的期盼和祝福。

  “一走进梧林,过年的氛围就拉满了,一眼望过去红红火火。”柯文坛告诉中新社记者,闽南的年味、人情味是自己在外打拼时无法割舍的乡愁。奋斗了一年,就想着回到家乡来。看着家里老人、孩子们的笑脸,感觉一切都值了。

  身着颜色鲜艳的娘惹服饰,印尼归侨二代洪莉慧和11岁的女儿张钰雅在人群中格外亮眼。她们一起亲手制作传统灯笼、点燃烧塔仔火药画、在梧林百年榕树挂上祈福飘带……

  “希望来年越来越好,希望与海外的亲人早日相聚。”洪莉慧如是说。

  当夜幕降临,气势磅礴的百米龙灯霎时亮起,大家提着做好的灯笼行走其中,也有人跳起闽南传统的“跳火盆”,寓意跨向红红火火的新一年。

  晋江市梧林青普文旅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明表示,“侨春有吉”是梧林打造的第三个闽南年主题活动,“过闽南年来梧林”逐渐深入人心。游客们春节来梧林,不仅能体验新春赏灯的传统、见证吉焰点燃的瞬间,还能观看每日不同的民俗巡演,逛年味市集、打卡限定吉食,手作灯笼、祈福、看展,真切感受一场地道闽南年文化在地之旅。(完)

盈彩网app下载

“让更多人把心中爱的源泉激活”******

“让更多人把心中爱的源泉激活”

——走进话剧《桂梅老师》

  光明日报记者 徐鑫雨 张 勇

  “老师做的事我们也能做,所有人都付出,爱就有了良性循环!无数人的爱加起来,才是真正的——大爱无疆!”

  这是话剧《桂梅老师》中同学们的台词,振聋发聩。

  “爱要形成良性循环。”这是“七一勋章”获得者、云南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常说的话。在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上,云南省话剧院以张桂梅为原型创作的话剧《桂梅老师》,荣获我国舞台艺术领域的政府最高奖——文华大奖。

  时隔18年,云南戏剧作品再次荣获文华大奖。《桂梅老师》获奖秘诀何在?用话剧形式塑造英模人物难点在哪里?西南边疆云岭高原为何能培育出《桂梅老师》这样的艺术精品?

“让更多人把心中爱的源泉激活”

话剧《桂梅老师》剧照 光明日报记者 张勇摄/光明图片

  十二年的苦寒磨炼

  2009年,在云南英模先进事迹颁奖晚会上,云南省话剧院创作演出了王宝社担任编剧、导演的短剧《感恩的心》,这是云南省话剧院与张桂梅的第一次接触。

  “从那时起,我们对桂梅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创作一部以张桂梅感人事迹为题材的原创话剧,一直埋在云南省话剧院和王宝社老师心中。”导演常浩回忆道。在酝酿了十余年后,编剧、导演王宝社于2020年写下了话剧《桂梅老师》。

  虽然有了好剧本,但摆在话剧院面前的仍是重重困难。

  “第一难的不是资金、不是时间,而是没有演员。”常浩说,“我和宝社老师算来算去,终于攒够了4位老师、5位学生、3个孩子。面对缺少演员的困难,话剧院的演员们付出了许多汗水。在剧中扮演女高学生的李欣瑶已经能够在5位女高学生角色之间任意转换,准备随时顶上去。”

  “一直以来,演员们的心中都有一团火。大家对桂梅老师的崇敬变成了一种责任,想通过话剧让更多人把心中爱的源泉激活。”张桂梅的扮演者,云南省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李红梅说。

  创作一部能留得下来的作品,需要沉下心来对人物、事件做深入的研究。2009年开始,《桂梅老师》主创人员便对张桂梅的事迹进行持续不断地追踪,12年间,积累了400多个相关素材,通过长期观察、提炼、演绎,形成了有深度、有温度的作品。

  李红梅多次到华坪采风,从早到晚,跟着张桂梅查寝、家访、开校会,用脑用心用笔记录着她的言谈举止。她凭借着12年来对张桂梅的观察与了解,成功塑造出了桂梅老师这一形象。

  “桂梅老师身上让我感触最深的品质就是坚守。”在剧中饰演宣讲队成员等角色的章超说。

  把英模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

  创作英模人物题材的戏剧,难点在于如何塑造一个真实可信、有血有肉的典型形象。桂梅老师真的形体、真的情感、真的病痛,都真真切切地展示在舞台上。

  “《桂梅老师》从普通人的视角观察英模、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英模的方式,构成了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之一。”《文艺报》新闻部主任徐健说。

  2021年6月《桂梅老师》在云南昆明首演以来,云南话剧院收到了许多反馈,其中一条留言这样写道:“你相信光吗?看完话剧《桂梅老师》,让我相信一件事,人皆可以为尧舜。”云南省话剧院院长马捷看到之后十分感动:“剧中的英模人物形象,让大家觉得可亲、可敬、可学,是对我们最大的认可。”

  “主创们立志突破同质化,从客观生活出发,从真实人物出发,运用逆向思维的普遍性、批判性和新颖性,抛掉概念化,提纯化的老套,把桂梅老师塑造得很真实、很生动、很感人。”剧作家、戏剧评论家欧阳逸冰如此评价。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江红说:“时代需要英模来激励人们,《桂梅老师》诠释了大爱无疆的精神,讲出了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

  《桂梅老师》为何能从西南边疆脱颖而出

  如何开拓市场、票房?文艺院团的价值何在?这些问题也曾经困扰云南话剧院。

  “中央关于文艺来源于人民、文艺要服务于人民的要求,给我们指明了创作方向,激励我们去讴歌时代、讴歌人民、讴歌英雄!”马捷说。于是《鲁甸72小时》《农民院士》《桂梅老师》等优秀舞台作品在云南话剧院陆续诞生。

  如今,《桂梅老师》已分别赴北京、重庆等10多个城市和云南省演出60余场。2023年,该剧将启动第二轮全国巡演。

  《桂梅老师》为什么能脱颖而出?

  王江红表示,《桂梅老师》的成功,得益于近几年来云南省实施的“云南文化精品工程”“云岭文化名家工程”,重视运用文艺形式宣传张桂梅等先进典型,在全省遴选出一批重点创作扶持作品建立项目库,首批入库6部作品中,以张桂梅事迹为题材的就有3部,《桂梅老师》名列其中。云南对项目库作品建立专家帮扶机制,对《桂梅老师》等重点作品进行指导扶持。

  “正因为这些文艺政策的鼓励和培育,激励了云南话剧院等文艺院团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文艺精品的热情,才涌现出《桂梅老师》等一批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王江红感慨地说。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7日 09版)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盈彩网app地图